海南社会组织网

海南省民政厅关于推荐2020年海南省脱贫攻坚奖候选组织的公示

2020年06月16日 来源:海南省民政厅网站

根据《关于报送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和海南省脱贫攻坚奖候选对象的通知》(琼开办发〔2020〕18号)精神,经过审核推荐、择优,拟推荐海南省民政厅社会助局海南惠农基金会作为2020年海南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候选组织。现予公示如下:

一、评选条件

组织创新奖评选条件:组织创新奖从贫困地区和帮扶单位中产生,表彰在脱贫攻坚中改革创新、成效突出的市(县、自治县、区)、乡(镇),省直机关所属处级机构、企事业单位参照执行。具体条件为省直机关主要侧重于扶贫政策、机制创新,市县主要侧重于模式、方法和工作创新。

二、拟推荐对象的基本情况

(一)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基本情况: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为海南省民政厅所属处级机构。主要负责人:杨春光。其主要职能为拟订并组织实施本省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和标准,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承办中央和省级财政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分配和监管工作,参与拟订医疗、住房、教育、就业、司法等救助相关办法。

(二)海南惠农基金会基本情况:海南惠农基金会是2013年12月5日在海南省民政厅登记成立的慈善组织,法定代表人:吴清雄。其主要业务范围为接受社会捐赠与政府资助;扶贫济困,帮扶农村贫困、残疾、孤寡等弱势群体;资助农业生产及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发展农村教育和医疗事业,捐助建设农村希望学校;经政府有关部门授权批准后资助传统古村落及传统民俗、传统文化的修护与保护;资助农村紧急灾害救助以及灾后恢复与重建;举办其他公益性实体;实现慈善基金保值增值;资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其他公益事业及其他社会公益团体项目等活动。

三、主要事迹

(一)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主要事迹

2016年以来,海南省民政厅社会救助局较好完成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工作任务,该局杨春光、王冰两位同志先后担任省民政厅定点扶贫村光益村的驻村第一书记,2017、2018省民政厅连续两年在省直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考核等次评为“好”,王冰同志连续两年被东方市评为优秀第一书记;王芙丽、夏志军两位同志分别于2018年、2019年荣获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1、建立完善的民政脱贫攻坚政策体系

一是先后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或以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挥部名义出台《海南省做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海南省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教育医疗住房保障和产业扶持实施办法》《关于做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通知》,搭建了完备的民政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二是逐项健全低保、特困、临时等各项社会救助制度,出台《海南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经济状况评估认定办法》《海南省关于进一步健全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制度的实施意见》《海南省临时救助实施办法》《海南省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实施办法》,形成了多层次、立体式、衔接紧、网底密的兜底脱贫新格局为贫困群众牢牢兜住了民生底线三是始终聚焦脱贫攻坚,出台《海南省民政系统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关于在脱贫攻坚三年行动中切实做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聚焦脱贫攻坚全面推动社会救助兜底保障工作提质增效的通知》《关于在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中充分发挥临时救助作用的通知》等文件,着力提高兜底保障能力。

2、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实现有效衔接

一是2016年以来先后2次提高提高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和孤儿保障标准。将各市县和洋浦(海口、三亚除外)城乡低保月标准提高到530元、35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提高到690元。海口城乡低保月标准提高到610元、540元;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提高至800元。将三亚城乡低保月标准统一提高至630元,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月标准提高到820元。将全省机构集中供养和散居孤儿基本生活最低保障月标准提高到1450元、1050元。纳入低保范围的贫困人口基本上解决了“不愁吃、不愁穿”的问题,实现了基本生活有保障。二是坚持应保尽保,织密织牢兜底保障网。通过线下全覆盖排查和线上大数据比对,打牢精准兜底的工作基础。在省打赢指挥部统一领导下,对全省115万农村户籍人口开展了“两项制度”衔接大排查,同时充分运用大数据手段,依托全省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和扶贫开发平台,以“老、病、残”为重点进行数据比对,彻底摸清了工作底数,降低了“漏保”风险。截至2020年3月底,共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67万户6.6万人纳入低保或特困进行兜底,其中纳入低保6.28万人,纳入特困0.3万人。将2.3万特困人员全部纳入照料服务范围,实现“平日有人照应、生病有人看护”。2017年-2020年3月底共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临时救助3.8万人次,共计支出临时救助金2723.8万元。按时向10.01万名重度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向4.34万困难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

3、建立兜底保障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建立跨部门、多层次的核对信息平台,横向与涉及个人经济状况信息的12个部门实现数据共享,纵向形成省、市、县三级核对机构的业务联动,实现全省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多部门快速核查。目前,核对信息平台已成功接入社保、车辆、存款、公积金等20多项资产信息全部纳入核对,全省城乡低保家庭核对率达到98%,为精准兜底打牢基础。二是建立建档立卡贫困户兜底保障信息通报机制。在省级层面,省民政厅、省扶贫办通过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共享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村低保对象、特困人员动态管理信息,实现了工作及时会商、信息互联互通。在市县、乡镇层面,民政、扶贫部门实现了有效联动,形成了工作合力。三是建立“主动发现、快速响应”工作机制,针对农村精神残疾、智障等特殊困难群体“漏保”问题,建立县、乡、村主动发现救助三级管理网络,打通了特殊困难群众救助的最后一公里。四是建立辐射全省农户的贫困预警、快速救助机制。加强各级民政、扶贫部门联动,对易致贫返贫的农户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通报、早救助。

(二)海南惠农基金会主要事迹

海南惠农慈善基金会在海南省民政厅等相关部门的指导下,提高政治站位,加大参与脱贫攻坚力度,不断提高脱贫攻坚的精准性与实效性。自2017年以来,基金会积极围绕精准扶贫,开展了产业扶贫、文化扶贫、消费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一系列公益项目,累计公益支出1450.14万元。

1、产业扶贫。琼海市龙江镇深造村是“十三五”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村共507户2310人,在未完成整村推进前贫困率达到14.9%。为增强村集体经济收入能力,拓宽贫困户增收致富渠道,该村在各级部门的帮扶下成立龙江镇深造村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生猪养殖业。但受硬件条件限制,基地养殖规模比较小,带动农户脱贫致富的能力不强。为从根本上解决部分贫困户自身造血功能不强的问题,基金会向该村捐赠100万元,专项用于养猪农民专业合作社生猪养殖基地二期项目建设,将其生猪养殖规模由原来的560头增加至1800头,将深造村剩余34户贫困户全部纳入合作社,同时招纳部分贫困户进入养猪场打工,带动贫困人口就业增收,贫困户的经济来源也由单纯的分红收入变为分红收入+打工收入。本项目通过“造血式”产业扶贫,构建可持续扶贫长效机制的有效路径,由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脱贫摘帽,带领贫困户走上致富路,脱贫不返贫。

2、文化扶贫。为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广泛组织开展“我和我的祖国”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部署,多层次、全方位地满足农村地区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偏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地人民群众的文艺需求,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海南惠农慈善基金会投入125万元,于2019年国庆前后相继在昌江、屯昌、琼中、五指山、乐东、东方、白沙、儋州、陵水、琼海等10个市县的偏远山村及少数民族村落开展“与国同梦,与民同乐”为主题的“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文化惠农演出。本次文化惠农演出,以讴歌美好新时代、歌颂新中国成立70周年等为主题的系列节目,把党的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金会的宗旨理念融入到节目演出中,传递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中国梦正在实现的美好生活现状。此次巡演影响范围极广,除直接影响现场观众数万名外,每场活动还通过图文直播的形式在微信朋友圈中广泛传播,一些场次还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了全程视频直播。再加上各类新闻报道,影响的人数保守估计超过100万人次。此次文化惠农巡演,无论是节目质量、现场效果,还是群众关注度都比较高,每一站都受到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从第一站昌江县乌烈镇乌烈村,到最后一站琼海市塔洋镇珍寨村,每一场演出都座无虚席、人气爆棚,可谓盛况空前。这场历时30天、跨越10市县的巡回演出,既温暖和感动了万千基层百姓,也激起了无数人的拳拳爱国心。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增添了海南乡村鲜亮而又浓墨重彩的一笔。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此次文化惠农巡演,是“志”“智”双扶的实际行动,对于提振农村居民的精气神、助力扶贫攻坚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

3、消费扶贫。消费扶贫是社会各界通过消费来自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产品与服务,以全社会的消费需求来拉动贫困地区的生产能力,为贫困地区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市场和销路,帮助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据统计,每年有数以万计“候鸟 ”人群在琼海过冬,又逢正月十六琼海闹元宵,正是消费人群聚集之时。为助力琼海贫困户拓宽产品销路,传递和弘扬爱心扶贫精神,凝聚决胜脱贫攻坚的社会力量。海南惠农慈善基金会投入50万元,联合琼海市人民政府、琼海市扶贫开发办公室,于2019年2月20日—21日 (正月十六、十七)在琼海市万泉河广场举行以“天南地北汇聚爱,万泉河畔扶贫购”为主题的2019琼海消费扶贫元宵大集市活动。为期2天的2019琼海消费扶贫元宵大集市活动,共吸引了琼海市13个镇(区)、供销社和部分专业合作社参加。来自13个镇(区)的特色灵芝、木耳、大米、花生油等60多种扶贫产品整齐地摆满了桌子,山鸡蛋、农家鸡、山兰酒等年味十足的农产品广受市民欢迎。据不完全统计,此次2019琼海消费扶贫元宵大集市共有包括市民游客、越冬“候鸟”等在内5万余人次参加,获利贫困户达2623户9856人。

4、教育扶贫。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精神,落实中国关工委“十百千万”五老关爱工程,帮助农村贫困青年脱贫致富,为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提供关爱保护,为困难青少年提供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帮助他们共享发展成果。根据中央和省委领导关于做好关心下一代工作的指示精神,结合我省实际,基金会捐赠300万元,与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海南省关心下一代基金会联合开展创建“海南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项目。该项目包括“示范儿童之家”、“教育示范基地”、“科技扶贫教育基地”、和“爱心图书馆(室)”四个子项目。一方面以乡村学校、少年宫为依托,加强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并对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师资培训给予一定的支持。另一方面以关工委“五老”中的科技工作者为主,发动农业、科技等部门支持,建立能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的实体经济基地,对基地的建设给予必要的资金投入,并组织专家为当地青年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截止2019年年底,全省已完成14家省级“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7家省级“儿童之家”、6家省级“科技帮扶基地”的挂牌工作,充分实现全省18个县市全覆盖,并将优质资源向偏远贫困地区、老区、民族地区倾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此项目充分发挥基金会与省关工委各自的资源优势,形成合力,为实现推进我省贫困地区少年儿童教育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战略做出了积极努力,达到了1+1>2的公益效果

5、健康扶贫。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精神,积极响应《海南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方案》及《海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大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基金会共捐赠400万元,与海南成美慈善基金会共同发起“有爱无疾”肿瘤救助基金项目。该项目通过与海南省肿瘤医院合作,针对海南省户籍的患有肿瘤疾病的贫困人口,尤其是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的肿瘤患者实施爱心救助,通过医疗救助资金的拨付,满足贫困肿瘤患者得到肿瘤专科医院专业的医疗干预治疗,让患者减少病痛并延长生命。项目还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体检服务和肿瘤筛查,从而减轻患者经济上的负担,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发生。项目于2018年3月2日在省肿瘤医院正式启动,截至20191231日,共收到申请428人,已资助患者206人次。该项目的子项目“2019年有爱无疾健康护航行动项目”分别在海口、定安、儋州、万宁四个市县开展为困难群众提供免费体检服务,共计体检人数325人。该项目的实施通过医疗救助资金的拨付,满足贫困肿瘤患者得到医院专业的医疗干预治疗,让患者减少病痛并延长生命,为患者及其家庭减少因疾病带来的负担。不仅如此,项目通过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工作,进一步强化公民健康理念,倡导健康生活方式。项目的实施对于践行我国脱贫大计中卫生健康脱贫工作具有特殊意义。

上述公示时间从2020年6月15日起至2020年6月19日止。如对上述结果有异议,在公示期限内,个人和单位均可通过来信来电等形式反映,以个人名义反映的应提供本人真实姓名;以单位名义反映的应加盖本单位公章。

联系电话:65329832

                                                            

             

                              海南省民政厅                            

                                       2020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