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自然博物馆成立于2011年1月,是一家由公民自愿组成、利用非国有资产举办从事非营利性社会服务活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具有挖掘、征集、保护、展示、研究、教学和普及收藏,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海南岛形成于约100万年以前的新生代第三纪中晚期, 由于地壳断块作用琼州海峡下沉,海南成为脱离大陆的岛屿。海南省自然博物馆征集陈列的主要标本:海南四大类植物:以山楝、粗枝崖摩、大叶胭脂、猫尾木、小叶榕和三叉苦等为代表的“热带常绿季雨林”;以厚皮树、鸡针、木棉、秋枫、潺槁树、破布叶和苹婆等为代表的“热带半落叶季雨林”;以刺篱木、山石榴、基及树、马缨丹、蟋蟀草和斑芒为代表的“刺灌草丛”,以及以长叶肾葵、薜荔和刺篱木为代表的“石生灌草丛”。野生纤维类有厚皮麻、香树麻、篓根、草扣麻等35种;野生淀粉类有土公子、大茯苓、榜薯、山参等20种;野生油料类有飞机草、桐子、香茶油等21种;土产类有白藤、坡梅等71种。海南岛火山形成各个时期的岩石: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火成岩”即为“火山岩”或“岩浆岩”;火成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侵入岩”包括酸性的花岗岩、中性的闪长岩和基性的辉橄岩,“喷出岩”包括酸性的流纹岩、中性的安山岩和基性的玄武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