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珠江源高级职业技术学校是经海南省教育厅批准,海南珠江源汽车维修有限公司举办,具有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中专毕业证书和开办各种技能培训资格的民办职业技术学校,迄今已走过了20多年的办学历程。现有教职工83人,生源规模2257人,位居全省公民办中职学校生源规模第19名、民办中专学校生源规模榜首。
1998年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前夕,海南珠江源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在海南相继开办了5个汽车维修厂,迎合汽车后市场服务蓬勃发展的契机。当时虽然生意红火,成为本行业的领军企业,可是面临着企业管理和高新技术人才匮乏,成为限制企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于是学校理事长张学军同志经过深思熟虑,决定校企联办,自培人才。由此海南珠江源高级职业技术学校应运而生,成为岛内校企合作办学的一朵“奇葩”。
学校办学的历史沿革曲折而充满活力,走过了一段艰辛而非凡的创业路程。
办学前2年与原海口职业大学(现海口经济学院)联合办学,校址在海口市国兴大道中丹村。1998年4月28日经海口市教育局(海教[1998]31号)行文批复,与原海口职业大学联合办学。并报海南省教育厅批准(教社证字[1998]045号)成立“海口职业大学珠江源技术班”。1998年首届招收大、中专生300人,成为本省校企合作办学的成功典范。可是到1999年,海口市教育局根据海口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精神,由海口市教育局与海南申正实业发展公司于1999年8月16日签订联合办学协议,收回海口职业大学资产做为合作股份,提前终止与我校联合办学的协议。1999年9月学校教学搬迁到中丹村攀丹小学,师生生活、住宿租赁邻近的中丹村村部。由于迁出海口职业大学后办学条件较差,不仅当年招生受阻而且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校面临生存危机。学校理事长张学军同志临危不惧,初心不改,积极谋求学校的生存与出路。一是争取自主招生资格。1999年省教育厅(教社证字[1999]038号)批准成立“海南珠江源汽车维修技术学校”。二是筹办独立的办学场所。2000年5月与海口市秀英区海盛路赛强发展公司签订长达10年的《房屋租赁合同》,将20亩庭院和现有房屋按办学功能进行合理布局和必要改造,初步具备了独立办学的条件。
与海口赛强发展公司合作办学的7年,虽然办学条件得到了改善,可是学校的发展举步维艰。学校为了拓宽专业面,于2000年12月将学校更名为“海南珠江源汽车工程技术学校”,中专立足“汽车维修”为主导专业,增设“汽车商务”专业吸引女生报读。大专与海口职业大学联办协议终止后,于2001年11月与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成教学院联办“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7年来生源维持在350-380人之间。学校办学规模效益受到制约,经历种种考验赖以生存。2007年秋季学期因赛强发展公司房产开发,提前解除了租赁协议。
寻求新的合作伙伴,2007年4月和海南省农业学校联合办学4年发生了新的转机。学校搬迁选址经对比选择,决定选址当时国有教育资源配套且过剩的省农校签订联合办学协议,之后省农校又批准成立了“海南省科技学校”,办学的软硬件条件得到提升,拓宽了专业领域,尤其是国家对就读中专的学生逐年加大资助,学校理事长张学军同志亲自主持学校的全面工作,可谓天时地利人和,迎来了我校中职教育的春天。招生人数逐年增加,年招生达580多人,而且学生辍学率低、零欠费。为学校持续发展恢复了元气,增加了后劲。
与时俱进,瞄准校企合作办学,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方向乘势而上,和海南职业技术学院已走过了8年合作办学的历程。
从2011年4月开始,我校与海职院两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既定合作期限至2020年6月底止。2012年1月校名变更为“海南珠江源高级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设置发展到6大类18个专业,生源规模扩大到2200多人。学校坚持素质教育,遵循中职教育规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多途径办学,全方面服务;多元智能培养,全面科学评价”的办学理念,以“致力于成为家长的好孩子、学校的好学生、用人单位的好员工”为校训,构建“学历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指导,辅助升学”的办学体系,依托高校,特色办学,深化教学改革,密切校企合作,加强专业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现每年招生10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达98%以上,学校办学的知名度和满意度得到不断提高。2017年省教育厅按中职教育部颁标准,经第三方权威评估,我校取得了全省民办中职校少有的“基本合格”的结果。
这段峥嵘的创业岁月,凝聚着“珠江源人”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重整斗志再出发,在海南自贸区(港)建设新的征程中,紧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步伐,凝心聚力,乘势而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地址:海口市南海大道95号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园内
电话:66963890
邮箱:2727514196@qq.com
机构联系人:何珍丽
联系人电话:15120727827